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是保障城鄉水環境安全的核心設施,其規范操作直接關系到污水處理效果與設備使用壽命。科學制定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,是實現污水穩定達標排放的關鍵環節。

一、運行前準備:系統檢查與參數確認
1.設備檢查:啟動前需檢查格柵除污機、水泵、風機等關鍵部件的緊固狀態,確認減速機潤滑油位在標定范圍內,電氣控制柜線路無老化松動。重點檢查曝氣系統的氣管是否暢通,曝氣頭有無堵塞。
2.水質適應:初次運行或進水水質突變時,應取水樣進行pH值、COD、SS等指標檢測。若進水含有毒物質,需啟動應急旁路系統,避免生物處理單元受沖擊。
3.聯動測試:空載運行各動力設備30分鐘,觀察水泵轉向(按泵體標識方向)、風機軸承溫度(≤70℃)及曝氣均勻性。確認自控系統各儀表顯示正常,聯鎖保護裝置功能可靠。
二、運行操作規范
1.工藝控制
根據進水負荷調整設備運行參數:
①格柵機:連續運行,柵距選擇(通常5-20mm),每日清理柵渣不少于2次
②生化池:溶解氧控制在2-4mg/L(缺氧段0.2-0.5mg/L),MLSS維持3000-5000mg/L
③消毒單元:紫外線燈管照射強度≥40μW/cm2,二氧化氯投加量3-8mg/L
2.設備管理:水泵采用交替運行模式(每8小時輪換),避免葉輪單側磨損;風機每運行2小時停機檢查皮帶張緊度(撓度10-15mm);污泥回流泵根據SV30調整回流比。
3.異常處理:當曝氣池出現大量泡沫時,需投加消泡劑并檢查曝氣量;若二沉池出水渾濁(SS>30mg/L),應適當增加污泥回流量;pH值異常時啟動酸堿中和系統。
三、停運與維護
短期停運(<7天)需保持曝氣系統間歇運行,長期停運應排空管道存水并投加保護液。每月對設備進行一次全面保養,包括:清理格柵齒耙間隙、校正曝氣頭垂直度、檢測水泵密封性能等。
規范的操作規程是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穩定運行的基石。從參數設定的精準控制到異常情況的快速處置,每個環節都直接影響著出水水質與設備壽命。只有將標準化操作融入日常管理,才能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真正成為守護水生態環境的可靠屏障。